Épisodes

  • EP60 慚愧知恥
    Jan 23 2025

    「粤讀者」: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

    後期製作: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

    本期與大家一同「粵讀」星雲大師《迷悟之間1-真理的價值》中的短文:「慚愧知恥」

    閱讀全文:

      世界上最名貴的衣服,不是珍珠衫,也不是羽衣裳,更不是綾羅綢緞、貂皮大衣,而是「慚恥之服」。慚愧知恥是最美的服裝、是最好的化妝品。一個人心中如果懂得「慚愧知恥」,自然能夠散發高貴莊嚴的氣質,所以佛經說:「慚恥之服,無上莊嚴。」

      所謂「慚愧」,慚者,怕對不起自己;愧者,怕對不起他人。慚愧就是對自他不好的行為、心念,感覺羞恥,知道懺悔、改正。有了慚恥之心,可以激發一個人奮發向上。曾任六國首相的蘇秦,因為「恥」於父母不以其為子、嫂嫂不以其為叔,感到功名無成,因此懸樑刺股,發憤苦讀,終於成就不世偉業。蜀主劉備,因為「慚愧」自己身為漢室宗親,卻無力匡扶天下,因此奮起,號召天下英雄起義興漢,終於創下「三分天下」的局面。

      一念慚愧、一念反省,高貴的品格、清淨的自性就能昇華起來。一個人如果能夠時時仰無愧於天,俯無怍於人,則此人的道德梵行就幾近於圓滿了。反之,一個無慚無愧、恬不知恥的人,往往因為道德良知被貪心物欲、被瞋恨嫉妒所矇蔽,因此無惡不作,自然就失去人格。沒有人格的人,則如樹木無皮,無皮之樹,怎能開花結果?

      現在社會上經常聽到有人不滿國家社會對自己照顧不周、怨怪親人朋友對自己不好,然而自己何妨想一想:我們對國家又貢獻了什麼?我們對親人又有什麼樣的照顧?假如我們能夠懂得慚愧反省,念及國家的保護、父母的養育、師長的教誨、親人的關懷、朋友的支持,我們除了「慚愧」之外,感恩尚且不及,那裡敢去怨天尤人?

      儒家有謂:「知恥近乎勇。」有一念的慚愧,就有一念的善根。一個人不怕能力不如人,也不怕曾經犯錯,只怕消極頹唐、自甘墮落。曾經有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,只因衣服上不慎掉了一顆鈕扣,遭到老師當眾責罰,假如當下能夠反省,品學必然更加增進,但是此生卻從此自暴自棄。所以,今日的教學方法,老師也應該以養成學生的自尊心及自我處罰的慚愧方式,來重新評估價值。

      有慚愧心的人,自能改過向上,自能敦品勵行。假如每一個人從小都能培養慚愧知恥的心,經常「慚愧」自己的無知、慚愧自己的無德、慚愧自己的無能、慚愧自己的不足,能夠把「慚愧」培養成為自己身心思想的全部,把「慚愧」表現在行住坐臥、語默動靜之中,必定能夠增長德業,無往不利。

    Voir plus Voir moins
    7 min
  • EP59 自我改造
    Jan 16 2025

    「粤讀者」: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

    後期製作: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

    本期與大家一同「粵讀」星雲大師《迷悟之間1-真理的價值》中的短文:「自我改造」

    閱讀全文:

      現代人時興瘦身、美容等「改造」的功夫,甚至追求時尚的品牌服飾、流行的化妝等;卻忘了要用心改造一下自己的個性、習慣、觀念、人際關係。能夠把不好的改好、把不善的改善、把不正的改正、把不美的改美,這是人生最基本的生活品質。

      所謂改造,就是重新塑造自己。歷史上的聖賢君子,不是天生所成,而是經過不斷的學習、不斷的改造,方能致之。當一個人童稚的時候,要靠父母來改造自己;青少年時,要靠老師來改造自己;長大成人之後,則要靠自己來改造自己。有的人對自己行事的錯誤、思想的錯誤、言語的錯誤,往往不知道要自我改造一番,結果這種行為不端、惡習不改的人,最終不但一事無成,而且必定遭人唾棄。

      儒家的「一日三省吾身」,佛教的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一切我今皆懺悔」,都在說明平常就要懺悔自己所有愚癡的行為,如貪欲心重者,要用喜捨心來改之,瞋恨心重者,要用慈悲心來改之。

      經云:「人不可能沒有過錯,舉心動念都在造業。」一旦發覺自己有了過失,必需要自覺的自我改造。梁啟超說:「今日之我不惜與昨日之我宣戰。」儒家也有「苟日新、日日新、又日新」的自我改造之言;佛教裡的沙門生活規範是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」,因能時時擁有戒定慧的武器,當然就能降伏貪瞋癡。

      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修改房屋、修改衣服、修改桌椅,都需要靠工具,我們要改造自己的憂悲苦惱、錯誤行為,需要靠什麼樣的武器呢?例如:洗碗要用洗碗精,擦地板要用非肥皂,除鏽要用潤滑劑。改造自我的洗碗精、非肥皂、潤滑劑在哪裡呢?

      慚愧可以洗滌我們的懈怠;正見可以擊退我們的邪見;

      慈悲可以溫暖我們的心房;精進可以鼓舞我們的力量;

      知足可以增加我們的財富;去惡可以督促我們的行善;

      持戒可以規範我們的行為;淨念可以莊嚴我們的世界。

      「往者不諫,來者可追」、「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,以後種種猶如今日生」,每個人一定要懂得自我改造,才能從改造中自我成就。

    Voir plus Voir moins
    6 min
  • EP58 是非的可怕
    Jan 9 2025

    「粤讀者」: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

    後期製作: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

    本期與大家一同「粵讀」星雲大師《迷悟之間1-真理的價值》中的短文:「是非的可怕」

    Voir plus Voir moins
    6 min
  • EP57 耐煩有恆
    Jan 2 2025

    「粤讀者」: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

    後期製作: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

    本期與大家一同「粵讀」星雲大師《迷悟之間1-真理的價值》中的短文:「耐煩有恆」

    閱讀全文:

      在近代「速食文化」的潮流影響下,現代人凡事都講求速成,修行的人希望當生成就,做學問的人希望即刻金榜題名,經商的人希望一夕就能致富等等。俗語說:「強摘的花不香,強採的果不甜」,無論做什麼事,沒有經過養深積厚、韜光養晦,哪能把事情做好?因為「一年的樹木只能當木柴燒,十年的樹木只能當桌椅用,百年的樹木才能成為棟樑。」因此,「飯未煮熟,不能強自一開;蛋未孵熟,不要妄自一啄。」能夠經得起歲月的熬煉,能夠耐煩有恆,才是成功的根本。

      「耐煩」是一種藝術,「有恆」是一種希望。耐煩、有恆,讀書才會通曉;耐煩、有恆,修行才有成就;耐煩、有恆,做人才能通達。古人為了功成名就,十年寒窗,萬卷苦讀,因為有恆而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。例如漢朝董仲舒,年輕時代立志向學,三年不窺園,終於成為一代的名儒學者;晉朝王羲之,臨池磨硯,寫完一缸水又再換一缸,終於成為曠古的書法大家。

      耐煩有恆,才會根深柢固,根深柢固,枝葉才會繁茂。世界上,只要肯耐煩學習,沒有不能成就的事。甘肅有名的敦煌石刻,是經過多少朝代,成千上萬的藝術家們窮盡一生的智慧與生命,才能完成的奇偉傑作。如果沒有這些藝術家耐煩有恆的雕刻,今日如何能有萬丈光芒的藝術品流傳於世?

      耐煩有恆對於成功立業實在太重要了,然而「不耐煩」幾乎成了今日青年們的通病。沒有恆心,也看出今日青年們的膚淺。現代青年缺乏安住的耐心定力,不但身心浮動,經常更換工作,尤其對工作不耐煩、沒有恆心,不能安於自己的崗位,如此怎能讓主管放心的把責任交付給他?一個不能受到主管信任、器重的人,如何能夠成功?這正是所謂「滾石不生苔」,經常滑動的石頭如何能成為堅固不移的磐石呢?所以今日吾人應該時時自問:我讀書耐煩嗎?我工作耐煩嗎?我對人耐煩嗎?如果不耐煩而又沒有恆心,即使掘井九仞,最後還是功虧一簣,仍然沒有水喝。所以立身成功的秘訣,只在於「耐煩有恆」而已。

    Voir plus Voir moins
    6 min
  • EP56 可怕的執著
    Dec 26 2024

    「粤讀者」: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

    後期製作: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

    本期與大家一同「粵讀」星雲大師《迷悟之間1-真理的價值》中的短文:「可怕的執著」

    閱讀全文:

      人生的煩惱有千萬種,身體上有老病死的煩惱,心理上有貪瞋癡的煩惱,其中最難處理的根本煩惱就是「我執」。我執就是八萬四千煩惱的統帥;因為執「我」,所以我疑、我嫉、我見,煩惱不已。

      有些人落水要命,上岸要錢,這是因為執著自己的生命比金錢重要;有些人在名利之前,他就罔顧仁義,這是因為他邪見,執著名利比仁義重要。這也是說明了凡是與我關係愈密切者,我就會有利害的執著。

      不好的習慣,不容易改進,也是因為執著;不當的言行,不容易糾正,也是因為執著。在生活中一些認知上的執著、思想上的執著、觀念上的執著,如果是有事有理者還好,有時候執著一些非法的言論思想、執著一些非法的邪知邪見,則叫人難以相處包容了。

      世間上的事是「法無定法」的,在處理過程中,要懂得融通變化,此路不通,還有別路;此法不好,還有他法,不可一意孤行的鑽牛角尖。如寓言《愚公移山》中的愚公所言:「汝心之固,固不可徹。」執著的人,因為頑固不化、固執己見,在待人處事上往往剛愎自用、墨守成規,不肯與人為善,不能從善如流,不願察納雅言;因為有這些個性上的缺失,因此在事業上很難有所成就,在人際關係上也很難獲得人緣。

      說到「執著」,即使悟道的聖者,有時也會有「我執易除,法執難捨」的擇善固執,但若對無意義的人我是非,只一昧的愚癡、執著,那就令人難以恭維了。

      「執著」之害,如同走路時,你不放棄後面的一步,如何邁出向前的一步呢?能放棄執著才會有另外的一番天地。執著中最難解者,不外就是愛、瞋的執著,我執、我愛、我怨、我見的情愫所引起的邪知邪見,就像桎梏繩索,緊緊的束縛著我們,致使我們產生數不盡的煩惱。解開「執著」的微妙法門,不外乎運用佛法的般若、智慧、觀念,不如此,人生又焉能解脫自在呢?


    Voir plus Voir moins
    6 min
  • EP55 勤儉的美德
    Dec 19 2024

    「粤讀者」: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

    後期製作: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

    本期與大家一同「粵讀」星雲大師《迷悟之間1-真理的價值》中的短文:「勤儉的美德」

      「勤能補拙、勤則不匱」,這是說明勤勞的習性可以補足能力上的不足;「儉則致富、儉以養廉」,這是說明儉樸的生活可以養成廉潔的美德。只是,一般人並不容易保持勤儉的生活態度。

      美國富豪洛克菲勒,每次出外洽公,總是住宿在二等的旅館裡。有一位服務員好奇地問他:「令公子每次光臨,都是住頭等客房,為何你只住二等客房?」洛克菲勒幽默地回道:「因為我的兒子有一個富有的父親,但是我沒有。」

      這雖是一則笑話,卻也說明了一個道理:勤儉生活是經濟的要領,所謂「吃不窮,穿不窮,算計不到一世窮。」

     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,應該節省的東西不光只是物質上要節儉、金錢上要節儉,甚至對感情上也要節儉、時間上也要節儉,不能輕易浪費生命。唯有能節儉的人,才是最富貴的人,浪費奢侈的人,則是最貧窮的人。

      長期以來,台灣由於經濟發達,民生物用充裕,造成社會的奢靡之風熾盛。現代的年輕人更由於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,所求得來太易,不但不懂得節儉惜福,更不知「要怎麼收穫,先怎麼栽」的道理。因為不肯付出心力,一心只想享受現成,因此造成現代青少年極端的個性:當有的時候,極盡奢侈浪費;當沒有的時候,就到處行搶偷竊;當生活不足的時候,就任意胡作非為,因而帶來社會的諸多問題。

      其實,世間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,不是靠自己的辛苦而獲得的東西,都不會長久。世間上有好多人偷安逸閒,以為勤勞精進是吃虧,偷懶懈怠是討便宜。實際上,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「龜兔賽跑」的故事,正說明「勤能補拙」、「一勤天下無難事」,勤勞是成功的保障,勤勞是美德。反之,懶惰懈怠是惡習,懶惰不肯奮發的人,即使擁有蓋世才華,也永遠用不到自己的長處,這是自毀前程,殊為可惜。

      從古至今,海外的華僑無論走遍世界各地,之所以能夠成功致富,就是由於中國人有勤勞節儉的美德。勤與儉,古來就被中國人稱為美德。不憚辛苦,勤勞節儉的人,可以成功,勤儉的重要,由此可知。

    Voir plus Voir moins
    6 min
  • EP54 信用與名譽
    Dec 12 2024

    「粤讀者」: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

    後期製作: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

    本期與大家一同「粵讀」星雲大師《迷悟之間1-真理的價值》中的短文:「信用與名譽」





    Voir plus Voir moins
    6 min
  • EP53 立志與發願
    Oct 17 2024

    「粤讀者」: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

    後期製作: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

    本期與大家一同「粵讀」星雲大師《迷悟之間1-真理的價值》中的短文:「立志與發願」


    閱讀全文:

      運動員參加賽跑的時候,需要有終點;參加射箭比賽的時候,需要有鵠的。在人生的旅途上,也需要有目標,才能勇往直前。

      立志發願就是確立目標。每個人從小或多或少都曾有過想要當一個科學家,或是做一個教育家、工程師、飛行員、醫生等夢想,這就是立志。然而長大以後,真正如願以償的能有幾人?這當中有些人固然是因為有了新的人生規劃,然而多數人則是因為沒有願力做後盾,因為失去了前進的動力,不能堅持理想,所以導致半途而廢,無疾而終。

      立志發願就像汽車加足了汽油,又如時鐘上緊了發條,產生了前進的動力,所以轉動不停。反之,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目標,就如船隻缺乏指南針,如何在茫茫大海裡航向彼岸?又如光說要去朝拜五台山,二年、三年都沒有行動,又怎麼能朝山而歸呢?

      立志發願是推動我們成聖成賢的力量。在佛教裡,諸佛菩薩因地修行時,沒有不立下恢弘的大願,例如: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、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、普賢菩薩的十大願、觀音菩薩的十二悲願等。佛菩薩發了願,正如學生訂了功課表,有了目標、有了動力,才能循序漸進的逐步實現理想。

      古來多少聖賢英雄,也是靠立志發願而有成,例如:玄奘大師發願光大佛教、梁紅玉巾幗不讓鬚眉等。因此,做人必需要立志發願,立志才有目標,發願才有動力。今日社會尤其需要人人立志發願,例如:身為警察的,要發願克盡職守,除暴安良,打擊犯罪,消除社會的歪風邪道;身為家庭主婦的,要發願孝順公婆,教育兒女,體貼丈夫,確保家庭的和諧美滿;身為學生的,要發願用功讀書,孝順父母,尊敬師長,和睦朋友,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。甚至人人都可發願,每日把歡喜布施給別人,把快樂分享給大眾,使社會充滿祥和之氣。

      發願就像開採能源一樣,心裡的能源是每個人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的最大財富。唯有人人經常立志發願,才能為自己留下歷史,為家庭留下貢獻,為社會留下慈悲,為世界留下光明!現在請問:你發下什麼樣的志願呢?

    Voir plus Voir moins
    6 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