Épisodes

  • 時光歲月 |第二日|第一週星期二 | 原始計時器
    Dec 2 2024

    一位墨西哥作家,Carlos Fuentes,記載他一次要去一個村莊,因為路途不熟,遇到一個農夫,就向他請教,問他到那村有多遠。那農夫舉目望一望天,回答說:「假若你在日出時從這裏啟程,現在就應已抵步。」

    這農夫計時間,計距離的方法很特別奇妙,他不說約有多少公里,需要多少個小時,不用數據來衡量,卻用大自然的節奏及人的腳力來估計。這計算方法不是最準確,但卻是最純真,最原始,最有人氣,最親切。

    曾幾何時,我們的祖先也是這樣,與大自然為友,熟悉時辰節令,天干地支,五行運作,中規中矩地與地球一起轉。他們的日曆就如《創世紀》所載:「過了晚上,過了早晨」便是一天,白天黑夜,清楚分明。為分別明與暗,晝與夜,天主造了兩個大光體:太陽和月亮,並造了星宿,擺列在天空,照耀大地 (創1:16-17)。太陽月亮和星星,是天主在創造人類之先,為我們預備的計時器,是祂送給我們的最原始鐘錶。

    依循著日月星辰的運轉,人們安詳地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正如《聖詠》作者這樣向天主敘述:「你造了月亮以定節季,太陽自知向西邊沉墜。你造了黑暗,便有了夜晚,林中的野獸遂四出狂竄……太陽升起的時候,牠們各自逃避,回到自己的洞穴,安然臥下休息;於是人們外出謀生,各去勞動,直到黃昏」(詠104:19-23)。一切都是如此自然,一切都連接交替,和諧安穩,秩序井然。

    《聖詠》十九首很生動有趣地描寫日出的燦爛:「天主在天為太陽設置了帷帳,它活像新郎一樣走出了洞房,又像壯士一樣欣然就道奔放。由天這邊出現,往天那邊旋轉,沒有一物可以避免它的熱燄」(詠19:5-7)。作者的想像很豐富:太陽晚上去睡覺,天主為它預備寢帳,又定時把它喚醒。這是古以色列人單純的想像,天真又可愛。睡醒了的太陽拉開帷帳大踏步出來,就如新郎出洞房,容光煥發、精神奕奕、喜氣洋洋。聖詠作者又把太陽比作年輕力壯、英勇威武的新郎,充分地表露出它的剛陽之美,卻又不失絲絲柔情,確實風韻獨到,耐人尋味。整個大自然都各就各位,隨太陽的升起和落下,盡忠職守,按時運轉,普照大地,毫無偏差。

    莊子有謂: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時有明法而不議,萬物有成理而不說」。莊子如同聖詠的作者一樣讚嘆天地之間有自然大美,四時的交替、萬物榮枯都有一定的秩序,與聖經的讚頌,異曲同工。

    今天我們對這秩序好像活厭了,覺得它無聊、死板,毫無新意,日復一日地不斷循環。又嫌它太慢,不夠刺激。我們顛倒日夜,我們要變,但又變得亂七八糟。我們沒有耐性等待開始與結束之間的曲折過程,不想付出起步與成功之間的努力。我們要求快速,第一時間,零距離。我們發明了快餐、即食麪、飛快的列車、高速公路、超音速飛機、超級電腦、人工智能;我們有速成班,有特快簽證、特快通道、速遞郵件。甚麼都要快。不過,這些加速的動作,好像並沒有給大自然留下太深的印象,對天主送給我們的最原始鐘錶沒有什麼影響。縱使我們心急,太陽仍然每天定時升起落下,地球還是喜歡照着它的古老周期繞太陽而行,月亮還是繼續它的節奏圓缺盈虧,日與夜仍是不疾不徐地循環,四季依然按老規則運作,天主也沒有改變祂的時間節奏,祂仍喜歡日復一日,周而復始地,每天細心照顧自己的子女,每天「賜給我們日用的食糧」,好像祂自創世以來,一代一代的照顧我們的祖先一樣。

    請眾同禱
    上主天主,求你垂聽我們的祈禱,仁慈地援助我們掙脫一切困擾。使我們因你聖子即將來臨而感到歡欣,不再被舊日的罪惡所沾污。因你的聖子,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亞孟。

    ★ Support this podcast ★
    Voir plus Voir moins
    11 min
  • 時光歲月 |第一日|第一週星期一 | 時間
    Nov 23 2024
    「將臨」意謂將要來臨。誰來臨?何時來臨?如何來臨?為何來臨?這來臨與我們有何關係? 我們基督徒都知道,要來臨的是天主子耶穌基督。他已在二千多年前降生成人來臨世上,但如他所說,他會再來。但至於何時?以何種方式?我們不知道,他沒有告訴我們。我們——渺小的受造物,亦不妄想能完全了解天主的奧秘。 他的來臨,涉及過去及將來,也關乎我們的現在,所以,與「時間」有密切聯繫。兼之,教會定「將臨期」為禮儀年之始。尤其今年(從2024年踏入2025年),是教會慶祝禧年,所以跟「時間」的關係特別密切。在將臨期反省一下「時」這個奧妙的東西,這個人生的重要幅度,實在恰當。故以「時光歲月」這個聽起來相當俗氣又平凡的題目,貫穿這一系列的將臨期小反省。 「時」為何物?很多思想家、哲學家曾嘗試描寫,或作定義。一千五百多年前聖奧斯定曾這樣回答:「時為何物?若沒有人問我,我似乎清楚知道是什麼,一旦被問,我就不知如何作答。」我們大概都是這樣,對於「時間」這個東西似知非知,似懂非懂,以為清楚,其實不清。 我們會按「時」的節奏去描寫它,稱它為光陰、日月、歲月、春秋、寒暑,即將「頭尾」併合;我們懂得為它分段、間格,分成年、月、日、時、分、秒,又或將之串連,連為世紀、世代等。我們不斷發明更準確精巧的計時器;古人用「一炷香」、「一盞茶」來大概測量時間,後來又應用物理及機械原理製作沙漏、銅壺滴漏、日晷、齒輪等計時器,跟着有鐘錶,電子、電腦計時器,日新月異。 我們描寫時間流轉的詞語亦多姿多采。我們用圖像將之具體化:一瞬間、一刹那、時間巨輪、時光隧道、時代洪濤,或用比喻形容它的快速:光陰如白駒過隙,光陰似箭,日月如梭……。 「時」又可以配合一連串的名詞、動詞、形容詞。比如:時日、時間、時候、時期、時刻、時段、時光、時辰、時令、時節、時代、時限、時空、時速、時常、時分、時風、時勢、時務、時宜、時局、時機、時運、時序、時差、時髦、時下、時裝、時事、時弊、時價、時態……。大家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,繼續延長。我們做事可以是合時、同時、適時、當時、過時、即時、臨時、暫時、隨時、定時、及時、刹時、守時、花時、耗時、費時、準時、誤時、超時、趁時、限時、趕時、補時、拖時、欠時、延時……。我們懂得測時、計時,我們會消磨時間、浪費時間、虛度時間;也會珍惜時間、把握時間、管理時間、善用時間、節省時間、爭取時間、配合時間。我們傳遞及接收消息要爭取第一時間,或實時(real time),零時差。 我國古代文人墨客對時間的迅速流逝,感慨萬千,比如蘇東坡面對明月,好奇地自問:「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」,陶淵明感嘆「盛年不重來,一日難再晨。及時當勉勵,歲月不待人」。岳飛的《滿江紅》也勸勉人:「莫等閒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」。 今代英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霍金(Stephen Hawking)寫了一本巨著:《時間簡史》(A Brief History of Time),從科學角度探討時間,風靡一時。 總之,時間這東西,我們想不盡,說不清。我們活在它內,它活在我們內。我們來此世之前它已在,我們離世之後它仍在。多了我們無妨,少了我們也不差。我們在它身上留下印記,它也在我們身上留下滄桑,在我們額頭上刻上年輪,把我們的髮鬢漂白,使我們的肌膚鬆弛,筋骨僵硬。 在這將臨期,我們不妨反省一下,基督徒對時間有沒有什麼特別想法?聖經有否談及時間?耶穌又有沒有說過什麼?我們自己對時間有何概念?有何感受?一年一度期待耶穌的來臨的將臨期到來,我們對「時間」、「將臨」有甚麼想法。它對我們的時間觀有何影響?我們要以什麼心態來紀念他的「已來臨」,去盼望他的「再來臨」?我們每天都會用當天感恩祭的集禱經來作我們這小默想的結束,今天是將臨期第一周星期一。 請眾同禱上主,我們的天主,求你使我們殷切期待你聖子基督的來臨;好能當他來臨時,發現我們正在清醒祈禱,歡欣讚美他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 亞孟。 ★ Support this podcast ★
    Voir plus Voir moins
    13 min